明代古石壩造福今人 江西一水利工程歷經500多年涓流不息
據了解,為保護石壩,明代曾設陂長3人,陂甲11人,在西副壩的西端建有房屋,以便管理。為了合理地利用水資源,古人對水利的利用有明確的分工,如***上游段為村民飲用水的水源地,次上游段洗米洗菜,中游段洗衣,下游段洗浴,如有違反,按鄉規民約處理。
古石壩漸漸形成灌區渠系,進入21世紀以來,當地政府舍得投入,進行節水改造與續建,使得該水利工程不斷配套***,用水得到合理分配,受益面積大增。灌溉面積由當時的1500畝增至現在的5000畝。如今,古石壩擁有常駐管理人員6名。引水灌溉區受益村成立了農民用水戶協會,統一管理農田灌溉用水,起到了妥善解決好水利糾紛問題和保障農田灌溉的良好效果。不僅眾埠鎮秧畈、大田崗、洗馬、倪家等村農田大面積受益,而且附近的弋陽縣邵家畈等村都從中受益。
重視環境
凸顯古人保護環境理念
“保存至今的古老水利工程包含了古人保護環境的理念,古老水利工程500多年來不衰也是當地人自覺地保護水利及其周邊生態環境的結果?!睋榻B,古石壩至今還在發揮作用,除了歷代當地人自覺維修以及工程設計精巧、功能完備外,還與當地人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密切相關。當地人重視環境,對涵養山泉和水源的山地進行保護,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古石壩提供庇護,至今還在為當地民眾輸送汩汩清流,使它成為旱澇保收的水利工程。
當地村民告訴記者,該工程地點選擇恰當,工程布置合理,規模宏大,配套嚴密完整,與自然環境極為和諧。橫跨小溪之上,不占地表土地,保護了耕地,減少了水的蒸發量,避免了山水沖壞田地,在當時是一種很先進的水利灌溉方法。
“該石壩為研究明代江西水利建設的典型個案,有著重要的經濟、歷史和科研價值,可惜這一重要的水利工程一直處于默默無聞的狀態?!?村民告訴記者,這么一座場面浩大的古代水利工程,還只是列入了樂平市文物保護單位。目前,樂平文物部門已將其申報為景德鎮市文保單位。(記者 徐黎明)
古石壩照鑒了什么
龔艷平
6月的風拂過石壩下游5000畝農田,裹挾著陣陣稻香、潺潺水流,這是古石壩在呼吸。這是一部時長500多年的影片,講述著一個優美動人的田園傳奇。
豐水時,水漫過石壩,流向下游,村莊免受洪水侵襲;枯水期,水低于石壩,水蓄壩內,用于農田灌溉。500多年涓流不息,今人仍在受益,讓人佩服古人聰明智慧,但更應該追問古人為什么這么聰明。
技術也許并不復雜。承繼先人經驗,站在先人肩上,建造此類石壩對當代人來說,應該不是問題。
道理或許并不深奧。樂平古石壩是一面鏡子,正面照出了古人的聰明智慧、深謀遠慮,反面照出了一些今人的急功近利、浮躁膚淺。當今一些人追求政績,考慮的不是打基礎、謀長遠,而是要求立竿見影、馬上見效。百姓的造福工程對他們來說,非不能,實不為!
古石壩是活著的,活了500多年了,并將繼續為當地百姓謀福祉,多么了不起!
我們難道不該向老祖宗學點什么嗎?